母爱的力量——读高尔基的《母亲》有感

文章来源:工会办公室 付麟丽
阅读:1684次
发布日期:2023-12-21
分享网站: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高尔基说,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人世间大概没有哪种音调像妈妈一样,能够为世界共同发出,直抵心灵深处。

高尔基的《母亲》是我极为欣赏和喜欢的一部作品。它描写了前苏联时期工农人民为真理,为平等,为自由,为过上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的故事场面。巴威尔·符拉索夫是工人区中钳工的儿子。他偷偷地学习——因为这是工人所不能拥有的权利。一些工人的子女和他一起读书、讨论问题、办报、散发传单,干起革命事业。母亲起先担忧自己的儿子,慢慢的,她喜欢并钦佩这些年轻的革命者们,自己也受到了教育,参加了革命工作。随着革命事业的不断壮大,沙皇反动政府开始迫害革命者。但以巴威尔为首的组织却冒着生命危险宣传革命思想。工农运动越来越浩大,群众的反响越来越强烈,母亲的思想觉悟也越来越高,她将整个心灵献给了属于人民自己的革命事业。

《母亲》是一部思想上的革命作品。它号召人民团结起来,为自身利益而奋斗。小说中,巴威尔这一群青年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壮丽的革命事业。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为无数平民的利益到处奔走,演说、散发传单,用宣传去唤醒人民,使人民从以沙皇反动政府为主的压迫大众的机构中解脱出来。他们追求真理、热爱和平,所以他们要奋斗,要用行动去打倒一切不平等的现象,去捍卫群众的利益,去创造社会主义的社会,去实现无产阶级的和平梦想。他们崇高的理想和真诚的呼吁使无知的工农阶级觉醒,他们伟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染了身边的人。帕维尔的母亲先是为儿子担心,但在儿子的感召下,她开始帮助儿子,由对儿子的爱,开始转变为对革命的爱,而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把自己造就成为一位革命的母亲,从一个柔弱、温顺、忧郁的传统工人区妇女变成了一个有着深刻见解、满腔热情、勇敢无畏的新时代革命工作者。她不辞辛劳地长途跋涉送报纸、传单,不顾警察的残酷毒打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她和青年们一起带头,高高举起代表理性、真理、自由的旗帜,向世界宣告着革命者强有力的信仰;她忍受着儿子被捕、骨肉离别的痛苦,在一个个革命者接连入狱后仍坚持着实现自己的宿愿……当法庭审理这些革命者时,年轻人振奋人心的微笑显示着革命事业的光荣与革命工作者的顽强,他们慷慨激昂的演说宣示着坚定的信念:“……你们使人们无法生活,毁灭他们;社会主义却要把遭到你们摧残的世界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伟大整体,而且这一点——一定要实现!”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正义的光辉。

这部小说使人热血沸腾,令人强烈地感受到可敬的革命者们的勇敢不屈、正气凛然,由衷地赞叹他们对理想的坚持,钦佩他们对伟大事业的献身精神。特别是母亲这个人物的思想转变,由胆小明哲保身的保守派到热爱生活、传播真理的革命先驱。

革命母亲的博爱

多么伟大的母亲!这本书从头到尾没提到一个“爱”字,却处处洋溢着母亲对儿子的爱。从母亲对儿子反常举动的担忧,到得知他所从事工作后的忐忑不安;对儿子事业的支持,到以儿子为骄傲,直到自己也投身革命事业,一位母亲年迈又执著的爱心,对儿子无私的爱上升到了对全世界为真理而奋斗的无产革命者的爱,这是历史的跨越。小说中母亲出于对儿子的爱才奋不顾身地投入群众运动中,扩展成对广大群众的同情和关爱,博爱是母亲性格中最明显的特征。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上,涌现出很多伟大的“革命母亲”。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她们或忍痛离开自己的孩子,或带着孩子从事革命工作,或收养烈士遗孤,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革命者最伟大的母爱。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以上这段话,出自赵一曼烈士在遇难前给儿子陈掖贤写的遗书。写信的时间是1936年8月2日晨。当时,穷凶极恶的敌人正将赵一曼从哈尔滨押往珠河县。飞驰的列车上,慷慨赴死的赵一曼向看守她的日本宪兵要来纸笔,写下了给年仅6岁儿子的最后遗言。她在遗书中反复叮嘱“宁儿”(陈掖贤的小名)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告慰自己九泉下的母亲。

周恩来总理的妻子、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同志并没有自己的孩子,却被人千千万万人亲切地称呼为“邓妈妈”。在人们的眼中,她是一位伟大而无私的母亲。抗战期间,邓颖超目睹了无数孩子,因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失去了父母,流离失所。生活悲惨。她积极在国统区推动战时儿童保育活动。1938年4月4日,邓颖超在《新华日报》上题词:“保育儿童,是丰富伟大的事业,不仅要救济与教育儿童,尤其要以坚毅的精神,培养儿童,成为建设新中国的主人。”

抗战期间,邓颖超领导创建了53个保育院,收容了近3万难童。周恩来和邓颖超没有生育,但他们收养了很多烈士遗孤、社会遗孤及其亲属家的孩子。这些孩子在邓颖超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很多人日后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他们都亲切地唤邓颖超为“邓妈妈”。

在腥风血雨的战争年代,千千万万的革命母亲,她们心有明灯,无惧黑暗;她们命运坎坷,却深明大义。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为了心中坚定的理想和信仰,为了让普天下的孩子们生活在幸福、自由、平等、没有战乱和动荡的国度,她们放弃了个人之爱,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大义凛然英勇献身,为天下的儿女倾注了圣洁、广博的大爱,留给自己的却是无法哺育陪伴孩子的莫大痛苦和遗憾,她们把红色传统深植于泥土之中,把红色基因洒播于天地之间!这些伟大的“革命母亲”,永远值得后人尊敬和铭记。


平凡母亲的慈爱

母爱是人世间最纯洁、最无私的情感。对自己的母亲,每一个人都有着深厚、真挚、无法割舍的眷念。

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平凡而甘于奉献的人。不管自己有多辛苦,可对生活始终乐观坚强,从不懈怠。妈妈为了子女的成长,费了多少心思、花了多少时间、吃尽了多少苦头啊!读书的时候,母亲手提一袋鸡蛋站在教室外面巴巴等着的情形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母亲,是您让我有了更广阔的天空,是您让我看得更高、更远。当我生病的时候,母亲一直关心着我,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母亲总是鼓励我,多少次电话那头,您为我挂肚牵肠。妈妈的爱在点点滴滴中汇聚成大海,她用她无私的奉献、默默的付出,给了我一生都无法回报的爱。而今的我作为母亲对女儿的情感,让我更加深切体会到做母亲的感受。

女子柔弱,为母则刚,高尔基笔下的母亲如此,普天下的母亲也是这样。母爱是无私的,亦是博大的;母爱是温暖的,亦是炽热的;母爱是平凡的,亦是伟大的。倘若没有母亲的付出,母亲的牺牲,母亲巨大无私的爱,这个世界还会有温暖,有阳光吗?当我们以为肩头扛起责任也挑起使命的时候,当我们似乎可以傲视人生的时候,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突然发现,我们白发苍苍的母亲正以一种——充满无限怜爱、无限关怀、无限牵挂的目光,在背后深情注视着我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又能回报母亲什么呢?母亲是一种岁月,她担负着最多的痛苦,背负着最多的压力,咽下最多的泪水,仍以爱,以温情,以慈悲,以善良,以微笑,对着人生,对着我们!

合上《母亲》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了母爱的力量。文章的最后有一句话“复活了的灵魂是杀不死的!”是啊,一颗心一旦觉醒就有撼动世界的力量,只因有了信念,人生就不再彷徨,不再迷失在一个又一个的岔路口。让我们在书籍中学会明智,在阅读中积累起精神上的财富。让我们在母爱的滋养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笑对人生,感恩前行!